——记东营局大力推进统计“双基”建设
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8月28日
■ 郭强
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六合街道整洁明亮的工作大厅,墙面上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一串串跳动的数字就像经济发展的脉络……
“这个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让我们不仅能够全面了解整个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还可以实时查看‘四上’企业指标数据以及每个行政村、社区的‘准四上’单位情况,这对我们统计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六合街道统计站站长于耀洁在介绍信息化管理系统时骄傲地说。
“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多点开花、成效显著,为统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东营市统计局副局长高良文介绍,近年来,东营局坚持创新思路,拓展实践路径,不断打造统计“双基”建设新模式。
坚持制度建设
筑牢统计四梁八柱
东营局结合实际,创新提出了“点面结合、联动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方面狠抓“点上培育”。实施“十十百”示范引领工程,选取10个市直部门、10个乡镇(街道)、100家联网直报企业。修订完善了县级干部联系县区、乡镇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干部明确一个县区和该县区的一个乡镇作为联系点,定期开展工作联系和督导指导,拨付专项资金,集中打造示范样板,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强化“面上拓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东营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目录》,明确了县乡统计“八有八化”、部门统计“五有五化”、村居(社区)统计“四有四化”、企业统计“六有六化”的规范化建设标准。
目前,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均达到了“组织健全、人员齐整、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四上”企业均指定了责任领导、专职机构人员,做到了“一企一档”。
坚持长远发展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市首届统计技能竞赛中,我荣获第一名。成绩的背后,是市局系统性的培训安排和实操锻炼。这对我全面掌握统计知识,更好驾驭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东营市技术能手、河口区统计局投资统计负责人蒋爱军说。
蒋爱军的成长是东营局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的缩影。近年来,东营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为全市统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全面落实基层人员力量配备要求。乡镇(街道)按规模配备统计人员4-8人,平均6人左右。人员变动报县区统计局批准,实行先补后调;“四上”企业配备2-5名专职统计人员,平均3人左右,实行档案化动态管理;村居(社区)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
完善激励措施。市县两级全部出台文件实施基层统计人才培育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县”全覆盖,50人纳入各级管理周期,每月享受资金补贴。关心关注乡镇统计人员成长,定期召开乡镇统计站长座谈会,倾听基层呼声,扩展基层人员成长进步空间。近年来全市40名乡镇统计站长中,6人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10人获聘高级统计师,19人获聘中级统计师,增强了基层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实施统计技能提升工程。每年举办各类培训不少于40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以上。连续两年举办黄河口统计职业技能竞赛,荣获首届全省统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团体总成绩第四名、全省统计建模大赛第五名。
坚持信息化赋能
增强改革发展内生动力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方式方法,东营局研发企业电子统计台账软件,实现了劳动工资、工业、能源和全专业财务等报表的自动转换、快速汇总,减少了报表中间环节和手工出错概率,将报表时间由原来2小时左右缩短到不超过3分钟,大大减轻了企业报表负担,保障了源头数据质量。
“在市统计局帮助下,我们设定了模板,每次数据计算和提取都十分方便,尤其是在财务结算比较忙的月初,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大幅缩减,为我们工作提供了便利。”提到东营市企业统计电子台账,东营一家有限公司统计员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