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8月28日
■ 万钰淇 丁肖婷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等的重要依据,其数据质量对制定工业经济政策有直接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全流程数据审核谈几点思考。
在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工作中,数据审核的难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内外市场环境多变,价格传导差异大。近年来,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价格传导机制复杂多变,上游产品价格变化传导到下游产品价格的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和差异性,数据审核难度较大。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价格波动有时差。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会一次性采购大量原材料囤积备用,而后再次采购时由于新旧采购时间跨度大,导致当月报表上报价格环比波动较大。三是工业产品规格多、迭代快,价格波动难掌握。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遵循“同质可比”原则,但工业产品精细化、定制化发展趋势明显,企业统计员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其企业主流规格品的价格波动趋势和价格影响因素。
针对上述难题,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去做。
紧跟形势、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事前预判预审。一是建立大宗商品价格旬度台账。根据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整理汇总大宗商品价格旬度台账,重点关注本地区行业权重大、与调查规格品相关度高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二是关注其他经济统计指标对工业生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并进行关联预判。例如,如果近期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呈持续上涨态势,表明房地产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则预判本月“水泥”“制作砖”等相关规格品价格有可能上涨。三是及时积累汇总重要时间节点对特定规格品价格的影响。
纵横结合、内外兼顾,做好事中即报即审。一是横向对比外部市场、相关行业价格走势,审核价格变动方向一致性。对于变动方向相反的,需进一步核实原因。关注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的匹配情况与衔接情况、上下游产品价格关联性。例如,如果规格品“纯碱”价格上涨,则关注其下游产品“玻璃”类产品价格是否同向变动。二是纵向对比规格品价格变动情况,审核价格变动幅度合理性。重点比较同一规格品5日和20日价格的差异是否异常,比较平均价格的环比波动是否合理,对价格变动幅度超过阀值的,在核实企业规格品符合“同质可比”原则且数据填写无误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具体影响因素,填写登记价格变动说明。对于长期不变价格的规格品,要逐一核实具体原因。如一些机械化批量生产的陶瓷工艺产品,企业会通过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原材料等方式控制产品成本,出厂的陶瓷工艺品价格一旦确定,基本上整个生命周期的价格不再变动。三是报表内部筛选排序比较,审核变动幅度差异性。通过相似规格品筛选对比,检查该波动情况是否在相同分类中普遍存在,与同类规格品变动幅度是否相近,对于变动幅度明显偏离其他同类规格品的,则需要进一步核实数据正误和变动原因。
勤走访、重监督,做好事后检查互审。一是带着问题去走访。把价格波动异常、价格波动情况说明描述不清晰、不详细的企业作为重点走访对象,规范企业报送,做到数出有据,并建立企业走访档案,以便复查。二是探索创新数据审核机制。探索开展企业台账集中互审工作。每年随机抽取2-3个月的统计台账和原始凭证,调动市、区、镇街三级人员力量,集中互审。汇总整理存在问题并分别反馈到区、镇街以及企业,达到既培训又审核的目的。三是充分发挥数据质量核查和执法检查监督作用。每年开展至少一次集中专项检查,由队领导带队,纪检组全程监督,对于数据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并详细讲解正确的数据采集方法,并限时整改,全面防范和严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佛山调查队、国家统计局顺德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