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7月31日
■ 沈建光 王若涵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GDP增速从一季度的4.5%回升至6.3%。虽然有基数效应的影响,但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欧盟经济陷入技术型衰退的严峻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凸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其中,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亮点突出,同比增长42.4%和44.1%,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业的成功案例。新能源汽车出口步伐加快,上半年累计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
汽车是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制造实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得益于前瞻性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对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尤其是上海坚持引进国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了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完备、自主品牌不断成长。上半年中国总体出口同比为3.2%的背景下,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同比增长108.2%。6月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速也达到13%。从出口占比看,上半年汽车及其零配件占总体出口的比重快速提升至5.4%,而2019年这一占比仅为2.7%。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还带动了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尤其是国产品牌。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32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6.9万辆,同比增长54%,超过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日本(104.7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出口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协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53.1%,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有效对冲了外需收缩的压力。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投资也好于传统产业投资。上半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14.2%和22.2%,清洁电力投资同比增长40.5%,其中太阳能发电投资增长84.4%,风力发电投资增长16%。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新阶段。7月18日彭博社发文指出,2022年中国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内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567万辆,超过了全球总交付量的一半。在减少碳排放目标下,发达国家纷纷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支柱,各国都在推出激励措施,以刺激电动汽车的销售。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2022年中国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带动了汽车消费的大幅反弹。2019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占比尚不足5%。但从2020年开始,这一比例就不断上升,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4万辆,同比增长30%,渗透率为35.1%,较去年同期提升了7.7个百分点。
2018年6月,上海引入特斯拉建造美国之外第一家超级工厂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年多就建设完成也彰显了中国优越的投资环境。因疫情扰动美国复工计划以及中国产业链完备及产能成本优势,2020年10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大规模生产并开始向欧洲与澳大利亚等地出口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2022年上海超级工厂交付了71万辆电动汽车,占特斯拉全年交付量的54%,成为了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今年4月9日特斯拉在上海宣布加码投资,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
当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全球贸易放缓是各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中国产业链具备坚实的全球竞争力,也使得中国出口份额不断提高。WTO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出口份额保持在14%的世界第一的位置,高出2019年1个百分点。中国虽然最近几个月总体出口数据下降,但6月越南出口同比下滑11.4%,印度下滑22%达近8个月以来新低,韩国7月前十天出口同比下降14.8%,已连续9个月呈下降趋势。与周边已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中国外贸仍然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定。
在政策层面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前仍需扩大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转型,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上发力:一是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研发支出,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平台企业数实融合,促进中小企业生态圈向高附加值数字化升级;二是坚定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持续强化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的比较优势;三是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一带一路作用,加快形成中亚南亚西亚开放通道,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