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民营国家森林公园持续焕发活力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7月20日

  ■ 楚雄

  “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年逾百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很难想象,这一系列殊荣和数据竟然出自于一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事实上,殊荣和数据的背后,是该园始终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前瞻眼光

  成就民营国家森林公园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村,园区规划总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拥有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被誉为东莞市的“绿岛”“绿肺”。

  不过,20多年前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却还只是一片籍籍无名的荒山野岭。1997年,石新村委会自筹资金兴建森林公园,但因筹资困难工程建设难以为继,该项目一时成为“烫手山芋”。

  项目停滞两年后,当地一家民营企业接手这个项目,于1999年11月与石新村委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开创了国内民营资本进入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领域的先例。

  那时的东莞是世界工厂,大家都忙于建工厂、做产品、搞贸易,涉足公益性很强的森林公园项目,不仅投资回报极低且周期漫长。但东莞最缺的恰恰是城市里日渐被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蚕食的绿地、森林。相信经过三五十年的发展,未来观音山一定大有可为,会成为东莞的一张城市名片。

  经过23年的持续不断努力,当年的荒山野岭逐步蜕变升级,在全国900多个国家森林公园中脱颖而出,打造成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样本。原国家林业局曾发文赞誉“这是我国森林公园投资体制改革中一个难得的样本!”

  先进理念

  打造森林文旅事业典范

  民营企业接手之后,对观音山生态资源作了整体保护规划,根据山体的走势和植被的生长环境划定了重点保护区、生态核心区、适度开发区三大区域,确立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文化立园”的发展战略。

  在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下,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不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据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介绍,仅2021年,公园投入资金近200万元,进行生态保护和林相改造。保护优先的理念带来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观音山的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60%提升至目前的92%以上,园内有近千种野生植物和300余种野生动物。

  饶是如此,放眼全国森林公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禀赋也并不突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出特色?“文化立园”被确立为重大发展战略。

  民营资本自带的活力和创新属性让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各种文化活动创意层出不穷,园区每年投入上千万元推出近百场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累计投入资金逾10亿元。例如,生态文化、森林文化、康体文化、健康文化、姻缘文化、生态环境知识科普、研学旅游等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弘扬生态文明的各类公益活动,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

  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文化赋能,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早早跳出了“门票经济”,迈向了更高经营层次的“文旅经济”,叫响了“文旅融合”品牌,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青山”“文化名山”,被赞誉为全国发展森林文旅事业的典范。

  “5A”追求

  探索森林康养新模式

  “未来将努力把公园建设成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标准的风景名胜区,打造中国最大的康养基地”,畅想未来,公园负责人信心满怀,“我们还将依托公园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森林养生、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健康旅游新模式,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森林旅游新业态,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据了解,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已按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开展了立项申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了森林康养社区、养老社区、康养技工学院、疗养医院等配套服务。

作者:楚雄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