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7月13日
■ 戴大东
涉藏牧区因地广人稀,牧民与外界交流沟通频次较少,致使信息交流较为闭塞,使得开展主要畜禽调查工作存在难点。对此,笔者结合涉藏地区工作实践,浅谈如何做好涉藏地区主要畜禽监测调查。
掌握时间节点,把好存出栏大方向。一是把握繁育期,确保存栏数据稳定。受海拔及气候因素影响,牧区养殖户会根据本地气温及草场牧草长势来确定繁育时间。一般而言,牧民会让藏羊在一、三季度集中产羔、牦牛在二季度集中产犊,这个时节藏羊、牦牛存栏量会有所上升。二是抓准出栏节点,掌握出栏数据。三、四季度为藏羊、牦牛出栏高峰期,在经历一个饲草丰茂的夏季后,三季度牛羊膘情达到高峰,牧民也需售卖部分牛羊,为储备冬春季饲草料做准备。三是确保定期访户,避免数据遗漏。定期访户能更加全面了解当前畜禽生产情况,同时能够及时掌握零散出栏情况,确保调查户存出栏数据及时反映到调查报表中,提升数据代表性。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农牧民配合度。一是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拓宽宣传渠道。以“中国统计开放日”“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为载体,充分利用电视台、“双语”公众号、地区融媒体等平台,向广大藏族群众开展广泛宣传。二是利用访户时机,做好重点宣讲。利用各专业入户调研、走访契机,加强对调查网点辅调员、调查户的宣传引导,通过当地方言、民族语言等,重点对调查数据保密、使用以及数据重要性方面进行详细讲解,进一步提升调查对象对调查工作的信任度及配合度。三是加强党建业务融合,党建业务互促共进。积极与畜禽调查网点村、牧委会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辅调员、调查户、驻村工作队参加。以座谈交流等形式宣传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打消养殖户数据报送顾虑。
夯实基础工作,优化调查全流程。一是选“优”配“强”人员,发挥辅调员作用。高度重视辅调员选配、管理工作,选择有责任心的藏汉“双语”型人员,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调查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好辅调员下乡入户“翻译员”,数据填报“畜情员”职责。二是切实提升业务能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业务人员要全面研读调查制度,将各项调查指标熟记于心,真正将指标含义学透弄懂。三是加大数据核查力度。对照“畜牧E调查”上报原始数据,结合上报后出栏实际变化情况,对上传数据进行自查核实,保证台账数据与平台录入数据一致。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尖扎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