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7月03日
■ 刘昶
劳动力调查是就业统计的基础。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劳动力调查数据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目前劳动力调查审核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容易遗漏的方面,需要审核人员凭借经验与技巧进行细致分辨。
漏人口。劳动力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有时会出现住家保姆、轮流赡养的父母、短期出差、短期旅游、生病住院等情况,容易发生漏登的现象。
漏收入。劳动力调查要求上报受访者上月工作报酬或经营净收入,有的受访者会把扣掉“五险一金”的实发收入上报,有的会估一个大概收入上报,有的只回答基本工资而忽略奖金部分。
漏就业。劳动力调查统计的就业人口是每月为取得报酬付出劳动一小时以上的人口(包括打零工、兼职)。一些新兴就业群体或者冷门的职业时有被漏登的情况,如网络代购、网络主播、游戏代练等。
漏“U人口”。劳动力调查中将能工作、没工作、近3个月有过找工作行为的人判定为“U人口”。而有些被访者认为本月没有,或者上月没有,就回答为没有。此外,一些在校学生寻找兼职,认为不是寻找正式工作也回答为否;还有些被访者在家全身心备考公务员等考试的也回答为否。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共同审核、核查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查遗补漏。
利用平台审核模板,实现共同审核。联网直报平台中数据核查功能十分强大,已经内置多种审核模板,如“一人户样本”“纯老人户样本(≥60岁)”“全户非劳动力样本”“同一人不找工作原因不同”“同一人上月丧失劳动能力本月就业”等模板,充分利用这些查询模板可直接对人口异常情况进行排查,各级业务人员可同时开展,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实现多层级共审。
利用平台导出数据,核查逻辑关系。在平台中导出Excel表,筛选出行职业以及工作报酬,首先通过行职业看收入是否符合逻辑,以及结合工作时长看收入,重点核实收入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操作错误、填报失误;其次可以通过行职业进行核查,看看其劳动报酬是否与同行业就业人员的报酬水平相当;再其次,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上班族来说,如果劳动报酬上报的都是6000元、8000元这种整数,那一般来说数据可能不够准确。另外,如果调查时点在年底或者接近大型传统节日时,可重点核查上班族是否存在奖金、节日礼品、购物券等节假日福利。
利用汇总功能,对数据展开对比分析。利用汇总功能对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如汇总表T1-1,综合对比整体变动趋势,一个地区如果出现反常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或较大幅度“U人口”变化等需及时核查数据原因,核查就业情况。例如一个三口之家,有孩子需要供养,其父母二人均健康且有劳动能力,却不工作不找工作,这就需要重点核实,核实该家庭的生活来源是什么。此外,核查就业情况,农村是重点地区,因为有些农村居民可能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自己并不从事常规意义的工作,或者并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所以填报为没工作。在一些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中,如果存在处于劳动年龄身体健康的非劳动力人口也应重点核实,核实其是否有在自己家庭的个体经营户中帮忙的情况,这其中也包括临时帮工的16周岁以上子女。
利用单月和相邻月核查,逐项分析核实。充分利用《单月审核报表》《相邻月审核报表》,深入了解失业登记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上月失业本月就业或非劳动力人员,仔细查看两个月报表填报差异,逐项人工核实,对填报不准确指标及时核实修正,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疑似为失业人口,审核是否符合逻辑规则,是否按报表方法制度填报,并做好记录,最后形成一户一表的核实清单,下发给调查员进一步核实修改。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