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续发力 科技人才共赋能

盐城集体资产经营发展势头良好

版次:05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6月15日

  ■ 徐峰

  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主要形式,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改善,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发展。近期,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对150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开展了专题调查,了解江苏省盐城市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盐城市集体资产经营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持续发展仍需政策扶持以及科技和人才共同赋能。

  政策助力 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盐城市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盐城市“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其中,农村集体经济担保贷款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出富民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经支持1048名农村集体经济创业者获得担保贷款1.48亿元,为416人次发放贷款贴息资金437.14万元。

  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盐城市委市政府从多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打造全域发展模式,启动2023年“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盐城专场推介活动,发布“苏韵乡情”盐城春季赏花攻略精品景点和路线等。今年以来,当地实现休闲农业综合收入81.84亿元、同比增长15.75%,接待游客1893.48万人、同比增长26.4%。

  同时,为有力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价值更好实现,全市先后成立了11个县级、133个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在平台交易“应进必进”。平台交易数量、交易金额累计分别达9.73万笔、193.35亿元,交易溢价8.07亿元,有效解决了私下交易、暗箱操作导致集体资产流失贬值等问题。

  勇于创新 集体资产经营显成效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周江勇表示,目前,盐城市首创的“小田变大田”农村改革试验已得到全面推广,同时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对其经验做法的指示,不断创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探索“社会资本、农民土地、集体资金”入股现代农业园区、共享市场红利等机制,农业项目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地集体经济管理体制较为完善。谈及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情况,32%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完善,52%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完善。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效率,3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高,34%的受访者认为比较高。

  目前,盐城市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盐城市2181个村(含涉农社区)持续稳定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剔除经营支出)达15.48亿元,村均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6.5%,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46.2%。2022年,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盈利的村占67.3%,持平的村占23.4%。

  科技赋能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同样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近年来,盐城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当地持续实施“黄海明珠”人才政策,对“三带”(带火、带领、带动)能力强、带富效果好的优秀乡土人才最高给予20万元项目资助金,同时坚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施“新型农民+田间学堂”培训机制,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

  与此同时,盐城市加快推进数字农业,推动“大数据”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研究出台《助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十条政策措施》,制定发布《盐城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积极发展农资直供、产地直销、个性化定制、智慧农业、可视农业等新型经营模式,进一步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造为农信息服务“万能超市”。

  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响水县种植的西兰花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西兰花种植集体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十分重视西兰花科技创新研发,围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保鲜储运、精深加工、茬口布局、土壤改良等成立了6个专家团队进行全产业链研发攻关,为蓬勃发展的西兰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今后西兰花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徐峰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