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6月15日
■ 周巍 韦革
三、示例
我国政府统计工作中,广泛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技术方法,国家统计局在人口变动、劳动力、城乡居民收支、农产量、畜禽监测、居民消费价格等调查,以及规模以下的工业、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规模以下服务业等调查中都采用了抽样调查方法。此外,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中也都采用事后质量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统计调查实际工作中,通常要先对抽样调查的总体单元进行分析,掌握总体单元中目标变量的分布情况,将目标变量特别大的那部分作为“规模以上”单独拿出来进行普查,然后再对余下的总体单元构建抽样框,进行有效的抽样设计。
以国家统计局现行农产量抽样调查为例,整个抽样调查的工作流程如下。
(一)构建地域抽样框。通常抽样框的构建以行政村为样本单元,依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作物遥感测量取得的农作物种植区的地块面积及主要品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等辅助信息得到村一级数据,用于初级抽样单元(行政村)抽样框的构建。
(二)抽选调查样本。农产量调查常采用分层两阶段抽样方法抽选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样本及单产调查样本。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样本,通常按照农作物种植的区域特点或种植强度对抽样框中的行政村按地域(如各县)进行分层,第一阶段采用与耕地面积的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选样本村,第二阶段在抽选出的样本村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耕地单位区(按一定面积组合的耕地地块)。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单产调查,则是在播种面积调查样本中再通过二相抽样方法,在已确定有种植某种作物的耕地单位区中抽取部分的耕地单位区及自然地块,布放若干实割实测的小样本,用于单产的实割实测调查。既满足了抽样设计的要求又适当减少了调查样本量。
(三)实地调查取得样本调查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实地调查在已抽选出的样本耕地单位区内进行分品种播种面积的数据采集;主要品种的单产调查则是在抽选出的单产调查样本中开展实割实测调查,取得样本地块的单产数据及测定含水率和杂质率,并测算割、拉、打过程的损失量。
(四)播种面积和单产推算。在取得对抽中耕地单位区分品种农作物面积的基础上,原则上按照每个样本对应的总权数(两阶段入样概率倒数的乘积)进行加权求和,对总体分品种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作出估计。在实际统计调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无法取得调查数据,即调查对象无回答的情况,这就需要对无回答情况作出权数调整,然后再用于推算总体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另外,在有可靠外部信息的情况下,如具有抽样总体的农业普查数据,这时可以用外部辅助信息进一步校准权数,进而采用校准权数对农作物播种面积做出估计。对主要品种农作物单产的计算,由于实割实测用的样本通常采用自加权的抽样设计,因而单产采用对所有实测样本进行简单平均的方式进行计算。
(五)给出估计量的方差估计。对于统计推断的估计结果,还需要给出估计量即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的方差估计用于衡量估计结果的精度。
(摘自《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