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6月15日
■ 盛虹
新形势下,工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这给工业生产者价格(简称“工价”)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价调查数据质量,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浅谈几点思考。
笔者在日常的走访和检查中发现,当前工价调查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不足。
一是部分企业统计员更换频繁。企业从事数据填报的统计员多为财务或行政人员兼职,部分企业人员流动换岗较频繁,企业自身不能做到提前向统计调查部门备案说明,导致调查队对企业更换的统计员培训指导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影响到报表数据质量。
二是有的企业统计人员填报不规范。在源头数据质量检查和日常报表上报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受原有报表填报流程及上报时间紧张等因素影响,往往先做统计报表再补填电子台账,事后填报有时仍能发现数据质量问题,但由于报表数据已经上报,部分企业统计员就会忘记同时调整电子台账数据,导致报表、电子台账数据不一致。
三是长期合同定价和企业停产时间较长难以反映价格变动趋势。由于长期合同定价,部分样本企业存在规格品价格一年甚至长期不变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进一步提升工价调查数据质量可以这样去做。
以法治宣传为先导,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营造浓厚的统计法律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统计法律法规,增强调查对象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双随机”抽查办法,深入企业现场执法检查。对基础工作不扎实不规范,以及敷衍、推诿扯皮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法治宣传力度,加强警示教育,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违法企业,依法惩处。
以培训指导为保障,力促数据质量提升。加大对企业统计员培训力度,每年集中召开培训会,重点讲解工价调查方案制度,规范出厂价格、购进价格采集方法和标准,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解答。利用企业走访的机会,就存在的个性问题现场与企业统计员有针对性地进行面对面沟通讲解。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企业统计员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实时监控企业统计员更换情况,提前备案,及时对新上岗的统计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尽早进入角色,不影响数据采集与上报工作。
以回访检查为突破口,筑牢数据质量防线。进一步充实工价调查力量,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详细掌握企业出厂、购进规格品名称和市场行情,现场查看企业报表台账建立规范程度,核查数据来源的财务凭证或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是否与平台上报数据一致。对价格变化幅度较大的要深入车间查看规格品是否按照“同质可比”原则选取。每次走访检查都要做好现场记录,确保痕迹化管理落到实处。
以市场趋势为参考,真实反映价格走势。针对部分企业的购进价格存在长期合同形式,在合同时期或采购时期内导致出现价格不变的情况,如果在市场价格变化比较频繁和连续波动起伏的大环境趋势下,在合同期内或采购时期内应对上报价格按照市场趋势作相应调整,直到下次再签订采购合同时,按照实际合同票据价格上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反映价格真实走势。对于关停在3个月以上的企业,要从样本库中找到生产同质规格品的同类企业,替换原企业,从而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