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4月17日
■ 欧金美 梁子恩
扫描数据在居民消费价格调查采价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统计数据获取方式,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采价误差,提高数据质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扫描数据应用工作,浅谈几点思考。
聚焦重点
夯实扫描应用基础
构建调查企业库。能否顺利开展应用扫描数据工作需同时满足企业配合度高及数据系统可用性强这两大主客观条件。因此,要着眼于调查网点代表性、稳定性、配合度和完备电子结算系统四个维度,瞄准符合条件的调查企业,确定新增样本,建立扫描数据应用调查企业名录库。
科学选取规格品。根据企业反馈的商品目录,按销售量及代表性排名,融合消费量大、本地特色、供应稳定等多方因素,由专业人员和调查网点采价员共同确定扫描数据应用所调查的基本分类及规格品。
提升应用技能。与传统的实地采价工作相比,扫描数据需采价员在较短时间内从海量、复杂的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类、汇总,需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在集中培训中播放数据处理案例演示视频、分享数据处理先进经验、开展现场答疑解惑,并在培训中重点示范如何以Excel中的VLOOKUP函数为主要手段,通过“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调查表”的简便方法,实现每月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帮助采价员迅速掌握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扫描数据应用工作核心要点。
强化审核
抓实源头数据质量
设置折算公式。针对计量单位与居民消费价格调查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将管理结算系统中导出的数据,根据商品规格型号,统一设定单位折算公式,完成自动转换,提高工作效率。
设计专属台账。专业人员根据各网点的规格品,在价格审核台账中一一匹配好商品代码,并在台账中增设规格品原上市价、促销活动备注这两列信息,作为更换规格品的参考。此外,要求采价员强化样本的跟踪维护,做好新旧更换规格品的拍照留底,建立《样本调整更换台账》,并专设文件夹按月保存,强化资料规范化管理。
核查差异数据。对现场采价与系统价格不一致的,核实是由于价格标签更换滞后还是采价员误采等,找出原因,科学评估,确保准确性。
大胆探索
提高基层采价质效
探索优化核价时点。建议将核价时点设置不局限于采价日当天,可考虑在采价日的前后设置一个区间,一方面可以保障核价时间充裕,另一方面可以确保核价工作质量。如药店的采价日为每月15号,可把核价时点设置为每月12-18日,通过在采价日前走访了解药店促销活动方案及计划,及时准确地摸清价格变动趋势,为之后审核和上报数据打好基础;在采价日后核价更能发现价格变动情况从而使数据更为准确。
双轮驱动完善数据。建议对无法从商超数据库直接获取的非自营的专柜类商品,要求采价员继续到现场采集价格,形成以扫描数据为主、现场采价为辅的双轮驱动采价模式。切实解决在推广扫描数据应用中,个别企业因自身客观条件所限而产生的特殊情形,同时要求采价员做好价格采集台账以及规格品的拍照留底备查工作,体现留痕管理。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