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变谋远 向“新”而行

——就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专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江源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3月07日

  ■ 本报记者 李琳 杨鑫月/文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为新征程上持续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指明方向。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是当前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与考验。近日,围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相关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江源。

  持续发力:为经济新动能精准“画像”

  记者: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作用。

  江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发展壮大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作为真实客观反映工业领域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为不同层面的决策管理和经营主体提供分析评判和决策布局的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项工作在宏观层面对于稳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对于保市场主体、促进高质量发展也至关重要。

  近年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持续完善,不仅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推进筑牢统计支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特别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统计保障。

  记者:近年来,为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江源: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以来,国家统计局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部署,不断更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拓展深化统计应用。

  2012年,根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局设管司牵头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2013年起,工业司正式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测算工作,并于2014年底建立了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调查制度。2018年底,为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正式出台,并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正式使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资料,成为“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和高质量发展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2022年,针对战略性新兴产品品种数量多、技术标准界定专业化要求高等特点,我司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对战略性新兴产品界定标准进行细化,并相应完善了方法制度。

  总体来看,伴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内涵不断拓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在不断主动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中日趋完善,数据质量全流程管理有力推进,为反映我国“三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锚定方向: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统计监测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部署,对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工业统计工作如何贯彻落实?

  江源: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对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部署、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国家统计局工业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围绕这一重要部署,近日出台的《国家统计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工作方案》,已将“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统计监测”列为重点统计工作任务之一。工业司将按照上述方案要求,紧密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部署,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积极参与迭代修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制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统计监测方法,按照方案部署的时间表、路线图,扎实做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统计监测相关工作。

  记者: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统计监测的总体规划与目标是什么?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

  江源:按照《国家统计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工作方案》,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统计监测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为:2023年,与相关部门、地区沟通研讨,获取相关资料,初步确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基本内涵、统计范围等;2024年,初步研究测算方法,使用相关数据进行试算;2025年,初步确定监测方法,开展跟踪监测。

  目前,我们已将“研究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确定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予以推进。一方面,积极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统计内涵、统计范围、统计思路等进行研讨,力求在统计监测方法制定伊始就明确宏观决策者、数据使用者的数据需求。另一方面,着力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推进相关工作。比如,在经济普查方案的修订意见中,我们提出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最新部署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报表及目录进行修订,并在经济普查清查环节加强对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补充认定。

  笃行致远:用数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记者: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统计监测将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助力?

  江源: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统计监测,能够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发展战略进行具象化、数量化,提升社会各界的关注度,进一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发展观,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具体而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统计内涵、统计标准、统计范围开展研究,有助于明确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的努力方向。加强统计监测,梳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产品,实现地区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识别匹配,能够及时发掘先进地区优秀典型发展实例,帮助其他地区开阔发展思路。从所属领域、总量规模、上下游链主作用、产业链配套完整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多维度研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划分与分类,能够帮助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企业和所在地区形成产业链层面的发展理念,推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工业统计改革发展的方向及未来愿景。

  江源: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统计现代化事业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巩固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深化统计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工业统计分析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工业统计工作水平,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工业统计保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数据质量生命线坚决维护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二是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以统计云建设为依托,切实提高工业统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三是持续提高工业统计监测水平,更好地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发展成果。

作者:李琳 杨鑫月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