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统计分类 包括哪些内容?(上)

版次:03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3年01月30日

  ■ 张儒 曾俊林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三新”经济的要求,为科学界定“三新”经济活动范围,满足统计上监测“三新”经济活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需要,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研究制定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简称:“三新”统计分类)。

  一、什么是“三新”统计分类

  “三新”统计分类包括9个大类: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

  二、“三新”统计分类的应用

  国家统计局以“三新”统计分类为基础,开展对“三新”经济活动的监测,制定了“三新”统计监测制度(试行)。该制度对“三新”经济综合情况和新兴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新服务、高技术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创新、电子商务、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平台、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园区等14个重点领域进行监测。初步实现了对我国“三新”经济活动规模、结构和质量相关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为国家进一步推动发展“三新”经济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三新”统计分类是如何编制的

  (一)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三新”的有关要求为指导。“三新”统计分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等文件中有关“三新”活动的阐述为依据,确定“三新”活动的范围和分类。

  (二)以相关统计分类为参考。“三新”统计分类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试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等相关统计分类标准,重点体现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创业、跨界综合管理等“三新”活动。

  (三)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三新”统计分类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对其中符合“三新”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分类。

  (四)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立足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三新”活动的数据。

  (摘自《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作者:张儒 曾俊林
此报纸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