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1年12月07日
■ 邓力
标题“美得很”这三个字,摘自一本小书《美的历程》第49页。这本书,深蓝锻面的硬壳包装,浅蓝锻面的书签,封面和封底不着一字,书脊上方印有银色字样的作者名和书名。
书读完了,读书有感。我感觉用“美”“很美”“美轮美奂”这些带“美”字儿的,不管是用一个字两个字还是成语来归纳,好像都不如“美得很”来得通俗有趣、过瘾和有力度。
今天,桂花飘香,鸟雀游唱,初冬暖阳下,一个阳台上,一桌一椅,一书一人,独抱《美的历程》,欣然翻阅,随手笔记,静享读书时光。
我看书有个习惯,喜欢先看前言和后语,看这本书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没有“前言”“序言”之类的字眼。不过,正文前面有一段话,应该就算前言了,最后一句话是“那末,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得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
这本书有“结语”,却不是放在书的最后,而是放在图集的前面,“结语”的最后一句话为“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万事万物都是时间结的果子。全书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中华之美,分为十个部分,即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
全书图文并茂,编排别具一格。正文打头,从第1页到第217页;图集在后,从第1页到第56页。图和文虽各居一端,各有起止页码,但息息相通,如在正文中读到[图版1],就表示图片在图集中的第1页。56页图中,每张图都很精美,如果读图人想要突破原有的认知,想要细品美的纹理脉络,自然就要移步到书中的汉字花园寻芳探幽了。
清点文字,查询中国人口为什么稳居世界各国之首。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原始人制作的陶器上,就出现了很多鱼纹,鱼纹表示“瓜瓞绵绵”,祈福子孙昌盛。现如今人民大会堂的大厅上,还悬挂着齐白石先生的题为《子孙万代》的巨幅画作。
翻阅图集,赞叹古人的聪明智慧,他们善用土木来构建生生不息的美。陶艺和瓷艺源于良土,琴棋书画的载体源于佳木。古琴的琴身、往来的棋子、书画纸张,还有木刻和木屋等,都与木有关。
中国是书画之国。画家姓甚名谁,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唐朝讲究“藏”,画家常把名字藏在画中,如藏在所画的石缝或树根之处。宋朝推崇“小显”,画家的名字大多明摆在画中。到了元朝,追求“大写意”,题诗连同姓名,在画中占有一定篇幅。联想到统计图,好的统计图是艺术品,应归于书画之列,制图者为谁,不能不写,要写还要写清楚,不能学唐代之人玩躲猫猫。
《美的历程》是一本畅销书,有印数为证。我手头的这本三联书店出版的书,从2009年到2021年,印刷32次,印数934,001-964,000册。这里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问:2021年,《美的历程》一共印了多少册?已知前31次累计印了93.4万册,32次累计印了96.4万册,这次从93.4001万册算起,96.4-93.4=3,即2021年印数3万册。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否。”阳光正好,鸟语花香,跟随书作者李泽厚先生,踏上中华古国寻美之旅。一路走来,有美文可观,有美图可赏;图和文可独立浏览,也可对照来看;边学边记,边寻思琢磨“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如此这般,可不是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