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21年10月29日
■ 王承英
说起“断桥”,人们自然会想起位于浙江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分水点上的那个西湖“断桥”。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催人泪下,也让游览“断桥”的人们无尽神往和遐想!
然而,使人一见如故,并拨动内心深处那根琴弦的不仅只有杭州西湖的“断桥”,更有在杭州西湖1200公里之外的莽莽苍苍的湘南,永州市双牌县永水河(潇水支流)上那座高耸的“断桥”。
今年初秋时节,我出差来到永州市双牌县。吃完晚饭,好友带着我们沿永水河上溯,说要让我们在双牌邂逅“断桥”。
在永水河与潇水干流的交汇处,在“湘江北去”的双牌县城段,远远便可看见醒目的“邂逅断桥”几个大字。从远处看,双牌“断桥”好像挂在永水河上方的一幅沧桑古朴的画,它的下方,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河水,一边是笔直的207国道。
其实,“断桥”不是一座桥,而是一座废弃的引水渡槽,只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称呼,便约定俗成谓之“断桥”。
“断桥”桥墩上,有一块牌匾,简单明了地诉说了它的身世:“1958年11月,湖南省第二大水利枢纽工程双牌水库破土动工,该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设计了左右两条灌溉渠道,建成后可灌溉下游五县上百万亩稻田……”
现如今的“断桥”,三墩两拱,长50米,宽10米,高30米,由方形麻石砌成,上面刻有年代感鲜明的“人定胜天、战胜自然、兴修水利”“山高水低、河水让路”等标语口号。
“断桥”有一段恢弘而又心酸的历史。渡槽即将建成的时候,因设计失误,槽口高出大坝引水口近一米而无法使用。渡槽成了废物,上级决定炸毁,几百公斤炸药引爆,渡槽两头应声倒下,但结实的三墩两拱依然耸立,也许是天意留存,大家建议就此作罢,留作纪念,以警示后人。
原来,“断桥”是当年热火朝天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残桓断壁。伴随着永水河的汩汩流淌,迎送着207国道的车来人往,“断桥”在那耸立了60多年。
近几年,随着双牌县城市建设的力度加大,特别是文旅开发的水平提升,“断桥”被装扮成了一幅富有灵动创意、饱含历史文化意蕴、承载万种风情的漂亮景致!
正是由于双牌县的精心酝酿打造,“断桥”下、永水河边、207国道旁,一公里左右的商业长街门面免费租给商户。于是,这一片过去的茅草地很快被激活,成为人流、信息流、商品流聚集地,也是双牌县、永州市乃至湘南地区夜经济的典范。
一位摄影爱好者说,双牌“断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版,即桥绝、景绝、风绝、水绝、月绝。我以为,它最难得的还绝在文化创意,绝在把一个历史遗留的建筑败笔,一堆残存的钢筋混凝土赋予了文化,注入了风情。
邂逅“断桥”,不免触景生情,你会因人生的某一段过往、某一段情感而生发某种情愫和美好,养眼更养心!
初秋的夜晚,在双牌“断桥”下漫步,在“断桥”下簇拥的人群中穿行,我真正读懂了“点石成金”这个词语。从历史的“断臂”,重生为生活的“新桥”,这是化腐朽为神奇!
文旅开发,创意是魂!提炼升华,让文化、风情找准并融入某一点位,让灵魂安放在与之匹配的栖息地,或许,一个网红打卡地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