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永红 绘图
■ 周其运
小麦测产是准确掌握粮食生产形势、科学制订农业政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如何做好小麦测产工作?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看法。
筑牢测产工作根基
做好小麦测产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调查规程,构建起“省、市、县、乡”四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在方案制订、组织实施、质量监督中的具体职责。
通过制定覆盖踏田估产、地块抽选、实割实测、数据处理全流程的标准化操作指南,配套编制《小麦实割实测检查实施方案》和图文并茂的“应知应会”手册,将复杂技术流程转化为可操作的标准化步骤,确保不同地区、不同人员执行的一致性。
要建立测产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数据质量、流程规范度纳入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数据质量核查,对操作不规范、数据失真等问题严肃追责,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长效管理机制。
要组织调查人员开展“理论+实操”双轨制培训,重点讲解调查方案、PDA设备操作、数据填报规范等内容。针对新入职人员开设基础班,为业务骨干举办提升班,通过模拟实地测产场景,强化样本采集、数据计算等实操技能。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提供视频教程、案例库等资源,实现培训常态化。定期组织业务交流活动,邀请技术骨干分享先进经验通过建立“传帮带”机制,促进新老人员业务能力协同提升,打造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测产队伍。
规范操作流程
应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样本村和样方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地块信息无遗漏、无重复。规范配置测规、皮尺、样本袋、脱粒机、称、测水仪等专用测产工具设备,定期维护调试PDA系统,对抽中地块提前与农户沟通协调,为实地测产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地测产中,要科学运用对角线法、垄测法等抽样技术,详细记录株距、穗长等关键指标,全面了解种植管理信息。规范样本采集流程,通过PDA拍照留痕确保过程可追溯,严格执行样本保管运输标准,从源头保障数据真实性。建立标准化样本处理流程,严格执行晾晒、脱粒、测水杂等操作规范。运用专业计算方法,结合电话回访核实实际产量,对不同品种测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要建立“事前准备、过程监管、事后审核”的闭环管理机制,重点把控踏田估产、地块抽选、实割实测等关键环节。通过现场督导检查和交叉互审,确保操作流程规范、数据记录完整。充分运用PDA系统和Excel工具开展技术审核,建立多级数据审核制度。
要加强数据纵向对比和横向分析,结合气象条件、农业政策等因素综合评估产量变化,确保数据科学合理。严格执行统计资料保密规定,建立纸质与电子双套档案管理制度。对样本留存、数据存储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后续数据核查和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测产工作效能
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引入无人机航拍、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通过图像识别分析长势,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条件。探索机器整割整测与人工测产对比研究,逐步提升测产工作的自动化水平。针对PDA设备功能局限,要探索融合手机导航提升定位精度。充分发挥PDA系统集成优势,实现实地测量、数据录入、影像采集一体化操作,提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
要加强与农业农村、气象、发改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合开展调研,通过数据共享和技术交流,整合种植面积、气候条件、病虫害防治等多维度信息,通过数据共享和技术交流,为产量分析提供全面支持,提高测产工作的权威性和决策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仁寿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