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阜阳:多举措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2025年04月23日 中国信息报

  ■ 冯舒宇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聚焦建设“人民满意的区域性教育强市”,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源投入

  阜阳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立足人口超千万的优势,把职业教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目前,当地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出台《阜阳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阜阳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产教融合持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十四五”以来,阜阳市共投资43亿元,划转土地4300亩,补充编制教师300多名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当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学培养,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先后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和国内知名的世赛教练、专业导师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目前,阜阳理工学院顺利完成首届招生,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列入“十四五”升本建设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强校升本”步伐加快;全市B类以上中职学校达22所(其中A类学校7所),总数居全省第一;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7所,形成新能源、机电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医药健康五大优势学科专业群,设立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15个高精特新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5万余人。

  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阜阳市率先探索出“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和“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转四像”职教模式,促进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

  此外,当地还探索出“引企入校、前厂后校、创新创业、校校合作、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10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推广“订单式”技能培训,开创校企共建、共同育人、互惠共赢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对接产业发展方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如阜阳技师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别克、奔驰、广汽丰田、比亚迪、红旗等7家4S店合作共建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与京东养车共建汽车快修创业实训基地,每年共有4万多个维修保养工单用于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让学生接触最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有效解决了实训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训教学工位不足、教学设备师资不足的难题。

  截至目前,阜阳市中、高职院校与航天科工、中电科、京东集团、江淮汽车、昊源化工等超150家名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理想汽车订单班、建筑装配化订单班、金种子班、昊源机电班等特色班和订单班52个,每年可向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约1600人;校企合作专业学生总数5.2万人,近3年平均年毕业人数达1.81万人。

  优化专业设置,突出技能培训

  阜阳市坚持需求导向,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开展专业资质清查,着重围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绿色建筑建材等“十大特色产业”,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

  2023年,当地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点63个;2024年,新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技术等专业点50个。目前,基本形成了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五大优势学科专业群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15个高精特新专业。

  此外,阜阳市高度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将技能大赛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专业群和教学资源库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2023年,阜阳市成功承办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截至2024年底,连续8年组织开展“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及系列活动,累计举办竞赛281项,涉及158个职业工种,参赛人数超8万人次;截至目前,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开展专项竞赛40余项,累计建设30余个世赛国赛集训基地,培养16名“全国技术能手”,30余名“省技术能手”。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