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萍
近期,河北在全省范围内调整高中生作息,贯彻落实教育部8小时睡眠规定。为了解河北省高中生睡眠状况,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近日在全省11市11县开展专题调研,调研覆盖66所高中、330名教师、220名家长,学生有效问卷回收628份。调研结果显示,各受访学校均将教育部“高中生8小时睡眠”要求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但学生实际睡眠时间与规定标准之间仍有差距。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心理焦虑以及基础教育领域过度竞争等多方因素,导致学生压缩睡眠时间换取学习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减负效果。
睡眠时间达标率仅六成
调研显示,61.8%的受访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高于8小时,22.9%的受访学生睡眠时间在7-8小时,14.0%的受访学生睡眠时间在6-8小时,1.3%的受访学生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与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8小时睡眠标准相比仍有差距。学生的作息时间较为集中,71.7%的受访学生集中在22:30-23:00入睡,82.2%的受访学生集中在6:00-7:00起床。随着年级的增长,睡眠时间呈递减趋势,两者之间呈反向关系。高一、高二、高三每日睡眠8小时以上的分别占该年级人数的68.6%、62.0%、54.0%,高三学生睡眠时间最短。在少于6小时的群体中,高三发生比重分别高于高二、高一0.7和0.9个百分点。随着高考临近,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逐渐增加,直接影响学生睡眠时长。
本次调研学生中,83.0%为住宿生,17.0%为走读生。调研显示,住宿生睡眠时长远高于走读生睡眠时长。住宿生睡眠时长多于8小时的比例达66.8%,而走读生该比例仅为37.4%。住宿生睡眠管理主要依靠学校的作息制度和课程安排,较易管理和掌握,而家庭管理仍需进一步与学校协同。
调研还显示,城乡学生睡眠差异显著,县城学校学生睡眠时长大于8小时的比例为66.4%,城区学校的比例为59.3%,县城学校高于城区学校7.1个百分点,县城学校学生整体能获得更充足的睡眠。城区学生受学业压力、生活节奏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睡眠时间被压缩到6-7小时。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的学生城区占比为1.7%,县城占比为0.5%,睡眠不足情况在城区学生中发生概率更大。
政策的推广监管力度尚显不足
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随后河北省转发并要求各地贯彻执行。2022年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睡眠管理要求。调研显示,上述政策实施效果尚有不足,且睡眠政策在学生群体中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其中,66.1%的受访学生了解睡眠健康相关政策,33.9%的受访学生表示不了解。
在调研中发现,学校层面均执行了睡眠管理规定,然而学生反映的实际睡眠时长并未完全达标。部分学校和家长担忧政策落实不均衡,希望睡眠政策能贯彻到底,省内所有学校均严格执行,避免公立学校落实力度大于民办学校、部分学校执行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
教育教学压力有待关注
在当今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学生学业压力不断增大,睡眠时间被学习挤压,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长远发展。尽管教育各方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出发,学校、教师、家长都有着各自的忧虑。
调研发现,学校担心各学校睡眠规定落实程度不同,影响执行校的教学进度和成绩。通过各市区学生睡眠情况差距可以反映出政策落实步伐亟待统一。
教师反映学生睡眠之前都有教师参与,教师的睡眠时间会比学生少1-3小时,也希望有更多的睡眠时间,但鉴于升学的工作压力,以及非必要的培训活动、比赛、会议等较多,分散了精力,更希望减少一些事务性工作,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中。
家长反映愿意让自己孩子多睡,但是又怕别人家孩子抓紧时间学习,会影响自家孩子学习成绩。家长对孩子学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的,在对待睡眠问题上,处于纠结状态。如何遏制基础教育的内卷,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是今后需要持续关注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