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剑
专题调研是发挥统计调查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手段,这对有关部门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高质量开展一次专题调研谈几点看法。
准备工作要足
拟定调研提纲。先在审“题”上下工夫,准确把握调研的核心和目的,充分了解调研事项的背景资料,围绕调研主题,把需要调查的内容尽可能想全想深想透,提出粗细适度的提纲,明确调研的重点对象、主要方法、时间地点,保证调研方向不偏、重点不缺。
确定调研对象。根据需要掌握的数据和信息种类及数量选定调研对象,兼顾代表性、典型性和特殊情况,通过划类选点和分级选点等方式,紧盯先进和落后对象,掌握整体情况的上限和下限,通过多角度深入“解剖麻雀”。
做好沟通交流。将调研相关情况及时向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汇报告知,就开展调研的具体方法征求意见,明确调研流程;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接洽,掌握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现状,对头部企业、典型企业进行摸排;提前与调研对象进行沟通联系,商定调研的具体内容、时间、参加人员等。
聚焦问题要准
问题要真实。调研提出的问题必须客观真实,既要找共性问题,也要找个性问题,要对发现的情况进行细致甄别、归纳、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辨别究竟是“真理”还是“表象”,从而反映实质性的问题。
代表性要强。要对反映的问题归类划分,区分是普遍现象还是个性问题,通过对同一事物的多方参与者,收集不同角度的材料,建立起立体客观的认知,弄清问题本质,找准问题“通病”,避免陷入“问题数量越多调研效果越好”的误区。
数据要详实。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与主观判断相比,数据更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要善于用数据说话,通过多种形式精准收集到最原始的一手数据,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增减变化,说明成本收益,用数据给问题“画像”,让人一看就明白,一想就清楚。
深入调研要实
要聚焦主题,从实际出发找准“小切口”。对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可能发现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调研对象和具体工作的关联点,避免盲目铺摊子、扩大范围,追求所谓的高大上,导致调研精力分散、调研成果虚化。
要深入实地。主要负责调研任务的人员必须全程实地参与,带着问题深入部门、企业和基层一线,与调研对象面对面交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把需要了解的情况问清问深问细,善于捕捉信息、及时追问,切实搞明白、弄清楚。
要反映实情。调研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夸大成绩,不缩小问题,更不能只谈成绩而忽略问题,既反映正面效果,也要揭示负面影响,不以个人喜好取舍,把自己当作“照相机”“传送带”,原汁原味地掌握和反映最真实的情况和问题。
提炼观点要精
广泛搜集素材。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是我们获取定量数据的常用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数据、统计年鉴,浏览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新闻媒体,从相关职能单位获取资料等,为后期提炼观点和典型案例提供有力素材。
及时汇总归纳。对调研获取的所有材料及时汇总归纳,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获取关键信息和数据,总结提炼主要观点和论断,对存疑、漏填或奇异值及时补充调研,筛选与观点论断关联性大、代表性强的样本,从实地访谈和部门获取的材料中归纳素材。
善于去粗取精。在整理归纳素材时做到点面结合,注重把握与调研主题的相关性,多分析、少阐述,善于去粗取精,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既反映面上情况,又发掘深层次原因,找出问题的普遍规律,形成有理有据、有血有肉的调研报告。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咸宁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