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江西都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4年06月20日 中国信息报

  ■ 朱斌

  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大港镇大港村蔬果产业园基地,一株株碧绿的火龙果树缠绕在木桩上,绿色的茎干上挂满了一颗颗饱满的火龙果,宛如一盏盏小灯笼,十分诱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近年来,都昌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实现产销两旺,发展进入“快车道”。据统计,都昌共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67家、家庭农场511家,实现劳动力就业1.1万余人,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状大304个村集体经济,村集体年均增收3.66万元。

  政策赋能添力,为农企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都昌养殖项目总投资6.6亿元,蛋鸡存栏63万羽,年产绿色鸡蛋1.7万吨,年产值1.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300人就业、年均增收8万元,预计投资11亿元的项目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江西胜华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带着丰收的喜悦介绍道。

  都昌县积极出台《都昌县关于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完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都昌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都昌非常重视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有关责任单位组成了10个招商团,每月至少一次外出招商,努力扩大产业主体、培育龙头企业。

  据介绍,2023年以来,都昌成功签约5个农业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8.7亿元;目前共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县级40家。

  开拓销售渠道,建立现代化营销体系

  在都昌农产品扩种增收效果明显的形势下,为解决农产品“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问题,都昌运用大数据平台创新销售模式,由政府站台“吆喝”“推货”,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产销对接、平台销售”的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工作模式。积极参照京东农场生产模式,推荐都昌大米、小龙虾、红薯、茶叶等重要农产品与盒马、山姆、华润OLE等高端商超对接;联合邮政、邮储、联通等公司构建“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农资农技服务+数字乡村服务”的“3+N”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创新推出“345”工作模式,服务于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2023年全年,都昌有农家梅干菜、马齿苋、萝卜丝、干百合、干豆角等20余个农产品上线交易,实现交易额87.56万元;都昌“邮乐优全年”团购平台销售农产品3459单,大米销售额高达278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4.3万元。

  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都昌深入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牵头制定“都昌白茶”“都昌豆参”标准体系和“赣鄱正品”认证体系;积极引导企业申请“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认证,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江西绿色生态”标准。

  据统计,都昌已累计认证91个农产品,其中绿色食品14个、有机食品76个、地标农产品1个,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绿色生态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如“都昌白茶”在庐山问茶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得多个金奖,年产量200余吨,产值1.48亿元;“都昌大米”年产量19.6万吨,产值10亿元;“都昌豆参”年产量240万斤,销售额达3000万元。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如今,都昌县农业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活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加快铺展。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