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代昂杰
唐卡艺术作为藏式绘画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载体,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热贡唐卡”作为青海黄南地区的艺术“名片”,正成为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行业知名度高 艺术资源丰富
“热贡唐卡”顾名思义是青海黄南“热贡”(同仁)地区生产的唐卡艺术,是“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热贡唐卡同热贡地区的壁画、建筑彩绘、泥塑、雕刻、堆绣等一并冠名为“热贡艺术”,荣登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贡唐卡”主产区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以隆务和年都乎两个相邻乡镇5个行政村为典型代表的隆务河谷地各大村落,有较强的地域性和集聚性。截至2023年底,同仁市从事唐卡文化产业人数占全市人口的4.72%。在去年11月底开展的青海省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复审工作中,同仁市成功评选出54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一级民间工艺师和省二级民间工艺师评选数分别为256名和149名,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8%和54%。截至目前,同仁市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0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4名、省一级民间工艺师311名、省二级民间工艺师260名。同时,坐落在同仁市隆务镇的隆务寺被誉为是“热贡唐卡”艺术发源地,其唐卡艺术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3世纪。
产品价值较高 销售市场多元化
“热贡唐卡”作为艺术类产品,其工序复杂,创作周期长,对颜料、画工、保存有着严苛的要求,产品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普遍较高。普通学员单独完成一幅唐卡的全部工序,需要经历10年以上的刻苦学习和钻研,尤其是描金和开眼等工序更为讲究。普通画师单独完成一幅常规(高100厘米、宽70厘米)唐卡需要1个月以上精心绘制,较为高端的唐卡则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完成。
“热贡唐卡”产品八成以上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渐回暖,唐卡销售情况稳中向好。据相关销售企业负责人反映,“今年画院生意向好,接到一批较大订单,目前全画院正在赶制这批订单,全年销售额有望实现翻番。”同时,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直播带货的异常火爆,部分唐卡企业也开始探索网络销售模式,并且多数唐卡从业者表示愿意尝试或看好此类销售模式。此外,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大型画院将部分订单分派到各村或小画坊中,并初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供大”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经济效益显著 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正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同仁市充分挖掘文化产业优势,在原有基础上投入相应资金,为扩大产业规模注入了新动力。黄南州政府每年有固定常规资金用于文化保护,并将资金下拨到各县用于文化旅游发展。每年向辖区内的传习中心下拨培训和宣传经费约150万元,主要用于产品宣传和人才培养。政府部门定期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展销推介会。同时,鼓励地方企业和画师积极参加青洽会和各类博览会,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热贡唐卡”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2023年底,同仁市建成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创作基地4个、市级乡村振兴产业车间20个;已建成非遗传习中心100处、非遗宣传展示点99处、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2个,培育省级“青绣”企业9家、省级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20家。
2023年“热贡唐卡”产业生产总值有望超过2020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经营收入最高水平,人均净收入占上年同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5%和黄南藏族自治州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6%。出售唐卡获取的经营净收入占全省居民其他非农经营净收入的比重超过70%,占全省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的比重为4%,占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3%。
在同仁,乡村振兴因其产业特色而出彩,特色文化因乡村振兴而越发兴盛。如今,“热贡唐卡”产业人才队伍愈发壮大、产业发展风头正劲,对于同仁市来说,这无疑是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热贡艺术,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