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大运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准备下线
本报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为了解当前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近期对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山西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稳定向好,产业链较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企业产销两旺,效益普遍较好。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2023年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大运汽车公司乘用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均在10%-20%之间,成功汽车公司更是大幅增长20%以上。在乘用车平均售价方面,大运汽车公司同比持平,成功汽车公司同比上涨10%以内,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同比下降10%以内。
——重视创新研发投入,同处行业靠前水平。成功汽车公司与大运汽车公司创新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比例均在10%以上。以大运汽车公司为例,其积极致力于智慧工厂建设,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企业资源管理(SAP)、研发系统(PLM)、销售系统(DMS)等系统集成建设,极大加快了产品研发、订单处理及车辆排产效率。目前,在其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通过高端豪华纯电“B.H.D”平台,平均每2分钟就可下线1台新能源汽车。从产品技术水平看,大运汽车公司与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均认为,其在国内同行业处于较高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军水平。
——供应链产业链较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运汽车公司作为山西省首批省级“链主”企业,是运城市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代表和标杆,其积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加快高端新能源乘用车批量生产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有效带动运城市乃至全省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聚。2023年,大运汽车公司产量为43450辆,同比增长15.1%,产值为98.3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22460辆,同比增长22.5%。目前,大运汽车公司本地合作企业由2022年的16家增加至20余家,省内合作企业由30家增加至60余家,基本形成了以大运汽车公司为龙头、集聚其他50余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调研同时也了解到,汽车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当地工业基础、配套产业发展等要求较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个别规模较小、核心技术缺乏的新能源车企经营发展压力较大,亟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及服务品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突出重围”、发展壮大。周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