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元宝 马洪涛 王震
为切实加强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落实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统计调查数据生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加强全流程数据质量管控,牢牢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
强化事前管控,修订完善统计调查制度
修订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包括制度管理,农业、农村、住户、价格、劳动力、企业和专项调查等各专业,涉及16个调查业务流程,对调查的组织实施,调查数据的接收、审核、评估与上报,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辅助调查员管理等环节都做了明确要求,梳理各环节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明确总队和市县队、县级统计局的具体工作职责。
制定分专业辅助调查员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细化日常管理、培训、选用及退出机制,完善奖惩、待遇保障机制。制作分专业辅助调查员培训手册,将各专业调查目的、指标解释、调查范围、上报时间和内容、逻辑关系、各环节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纳入重点培训项目,文字表述通俗易懂,简单实用。
结合各调查专业工作特点,按照“一专业一告知”原则,增加调查专业介绍等内容,进一步保障调查对象的知情权,深化调查对象对统计调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更新关于统计严重失信企业相关规定,列明相应重点法条,紧抓前置普法,充分发挥统计法震慑作用,促使调查对象全面履行法定义务。在告知书发放过程中,以个性化普法宣传提高调查对象统计法律意识;在系统各类培训班或警示教育大会上宣讲统计法律法规和开展案例警示等20余次,持续营造依法统计依法治统良好氛围。
强化事中管控,探索开展数据生产全过程管理
在全面梳理山东国家调查业务全流程数据生产环节的基础上,开展全流程数据质量管控课题研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发现突出问题58个,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或预防措施106项,形成《全流程数据质量风险防控手册》。
基于统计调查数据生产全过程,在应用好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基于信创终端Linux环境下的统计调查业务流程管控系统,在系统中列明潜在的风险点和具体风险防控措施,对统计调查数据生产各个节点进行“打卡”记录,实现对数据质量的全方位管理和控制。8个专业在部分市县进行了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
利用Python编程技术,研发劳动力、消费价格、房价和企业调查数据审核软件。其中,消费价格数据质量管理程序有效实现原始数据审核、采价时间监测、规格品核查、指数审核等四大功能;劳动力调查痕迹核查程序对老户本月与上月的GPS坐标、总人数、调查时长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对比差异较大的显示在高德地图上,提升了数据管理精细化程度。在住户调查辅助调查员管理中推广使用积分APP,提高辅助调查员工作积极性。完善E记账、畜禽联网直报平台审核公式和审核程序,细化即录即审,实现省市县同步审核、常规与重点审核相结合。
强化事后管控,推动数据质量工作闭环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源头数据质量核查办法,印发《关于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通知》,内含各专业数据质量检查方案,建立“一通知七方案”核查体系,采取日常审查、全面自查、交叉互查、专项检查、实地核查等多种方式,组织各专业先后赴16个市、103个县认真开展源头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其中,现场抽查畜禽养殖场(户)320个、调查企业170个、新建商品住宅楼盘243个、居民消费价格采价点40个,并对29个县级统计局开展调查基础工作检查。
健全完善每半年向总队党组汇报1次数据质量核查情况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贯通协同机制作用,加大核查结果的运用,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切实做好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跟踪问效,借核查之力实现事后有监督、事后能改正的工作闭环。
认真总结各地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的经验做法,更加注重效果导向。编印《山东国家调查基层基础建设经验材料》,收录17个市队、43个县队、49个县级统计局经验材料,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数据质量管理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