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扎实促进共同富裕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的山西实践 2024年01月03日 中国信息报

  ■ 田文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近期,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在山西太原、阳泉等14个市县,实地走访了45个行政村,对282名群众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山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发展活力增强,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优势正在不断显现,乡村振兴新动能不断显现。

  发展总量与发展质量“双提升”

  从发展总量看,山西农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总收入、资产总额均稳步扩大、持续增长。2021年,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达183.8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位,位次比上年前移1位,村均收入达70.4万元;资产总额达2982.9亿元,同比增长3.3%。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时,66.2%的受访对象认为“较快”和“保持一定增速”。

  从发展质量看,“空壳村”数量明显下降,经营性收入比重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发展质效继续提升。晋中市2022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5亿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达65.4%,且有19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忻州市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4亿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达59.4%,且2678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85.2%。

  产权改革与规范管理“双巩固”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据介绍,山西全省上下积极推进,部署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集体“三资”规范有序管理,有效整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集体产权归属更加明晰,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截至2021年底,全省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达2.5万个,占总村数的94.9%,进度与全国持平。

  就财务管理水平看,全省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保持较高水平。调查数据显示,74.5%的受访对象表示所在村财务制度完善,财务状况公开透明;21.3%的受访对象表示所在村财务制度较为完善,财务账目公开。在问及“您对本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与监督是否满意”时,87.9%的受访对象表示“满意”。

  乡村建设与惠民共富“双增效”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集体经济迎来机遇,发展由弱到强、从慢到快,在完善社会治理、带动农村居民增收、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与资源供给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1年,山西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总额约为9.6亿元,其中,扩大再生产支出为7611.3万元;村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为8.8亿元。

  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您认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本村的影响及作用”时,74.0%的受访对象表示“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得到改善”,72.2%的受访对象表示“能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64.8%的受访对象表示“提高了村民福利待遇”,50.5%的受访对象表示“推动了乡村文明发展,使生活环境更生态宜居”。

  创新驱动与多元发展“双推进”

  山西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准定位,不断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思路、新模式,探索多种发展路径,助推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吕梁市积极探索出了产业融合经济、资产租赁经济、资本收益经济、文旅康养经济、生产服务经济、劳务转移经济等6条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形成了汾阳古浮图农业托管“双增收”、文水北辛店“集体土地自营”、中阳“统筹发展木耳产业”等13种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忻州市培育“能人带动型”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乡村能人带动作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市1251名能人共带动900个村集体发展经济,通过能人投资或引进资金超过9亿元;已培育59个县级能人带动示范典型、630个乡级能人带动示范典型,共带动79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