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齐燕
在广东,有一种竹子以篱笆、葡萄架、钓鱼竿、滑雪秆等形式呈现,这便是茶秆竹。茶秆竹因其竹色如茶而得名,俗称厘竹,以通直壁厚、光滑坚挺、弹性强、耐腐蚀、不易虫蛀而驰名,并享有“钢竹”“竹中之王”的美誉。近年来,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以茶秆竹作为精准扶贫的产业支柱之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很好成效。
擦亮特色名片 激活产业活力
茶秆竹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怀集县,号称“中国茶秆竹之乡”的坳仔镇种植面积最大。据了解,坳仔镇一带气候和土壤最为适合茶秆竹生长,生长出来的茶秆竹品质更优、竹节更适宜、纤维更紧密,许多国外客户都指定购买坳仔镇生产的茶秆竹。
走进坳仔镇,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挺拔翠绿的茶秆竹。据坳仔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为擦亮怀集茶秆竹名片,怀集县积极推动申报茶秆竹龙头企业,2022年成功申报怀集县德益竹制品加工厂为龙头企业,有效引导企业抱团发展,稳步提升茶秆竹生产质量和销量,同时通过建设茶秆竹产业示范带和茶秆竹种植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今县里建成1.5公里的“茶秆竹一条街”,道路两旁共有不同规模的茶秆竹加工企业20多家。
怀集县在壮大茶秆竹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努力打造产业文化,如建设茶秆竹产业展示馆、文化小广场、文化宣传画廊等,系统全面地向群众展示茶秆竹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擦亮怀集茶秆竹名片,彰显地域特色,为产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产业发展
据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反映,为帮助农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助推特色产业茶秆竹发展,针对茶秆竹产业资产价值低、融资渠道窄、缺少实物资产抵押融资等困难,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了“厘竹贷”。
“近年来,我的工厂受疫情和国际市场影响,资金周转遇到了很大困难,多亏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我获得了‘厘竹贷’3万元,行业协会还帮我申请了‘省农担’生产经营贷款50万元,有了优惠贷款政策,才得以渡过难关,现在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也让我越来越有信心。”怀集县厘竹行业协会会员蔡先生介绍道。如今其公司生产的厘竹产品远销国内外,年经营收入达1428万元,净利润140多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2人。
申报地理标志 带动产业振兴
近年来,为提高“怀集茶秆竹”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怀集县积极申请注册“怀集茶秆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组织调研、论证到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源库、产品档案,再到重点培育,历经两年时间,怀集茶秆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终于得以核准注册。
在地理标志品牌的带动下,怀集茶秆竹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坳仔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通过示范区带动,种植面积增加了9万多亩,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怀集茶秆竹原竹价格从原来的900元/吨增长到1100元/吨,在中心产区,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的形式组成了产业联盟,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立体网络。
坳仔镇某厘竹厂负责人陈先生表示,附近村民将茶秆竹砍伐、初加工后,由规模较大的工厂收购进行二次标准化加工,再统一销售至国外。如今怀集茶秆竹竹制品加工经营户发展到400多户,全面带动种植、加工和运输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达3.5万个,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