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多措并举做好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 2023年12月04日 中国信息报

  ■ 易星欣

  工业生产者价格(简称“工价”)指数反映了工业生产领域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幅度,是监测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核算、分析预测下游产品价格变化趋势的准确性。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浅谈如何提高工价调查数据质量。

  目前,工价调查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点问题。

  一是有的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报表人员对工价调查工作存在抵触心理,支持配合度不高。此外,部分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组织机构合并设立等原因,没有统计专岗,报表人员时常由财务、采购人员兼任,由于自身工作量大且繁琐,因此对工价报表制度学习不够深入,细节问题把握不够准确,同质可比原则理解不够透彻。

  二是部分规格品采价难度较大。部分非标类产品由于配件、参数的差异导致规格品价格无法同质可比,如机械类设备产品,根据不同客户订单生产的大型机械,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配件组成也千差万别,难以实现同质可比,此类规格品采价复杂,企业报表人员难以把握,导致数据采集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是部分上报价格变动趋势存在滞后性。一方面,部分企业为外贸订单,采用错月取价的方式报送价格,价格变动趋势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原材料,报送数据常常连续几个月沿用同一批购进价格。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企业报送数据质量。

  ——加强法治宣传。赴企业发放《统计事务法律告知书》并收回回执单,日常访企时向企业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相关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统计意识,规范报送统计资料。利用集中培训的契机,业务培训前由统计执法人员宣讲统计法律法规,并结合国家统计局通报的统计违法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企业遵法守法的意识,有效提升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法的敬畏以及遵守统计法的自觉性。

  ——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对辖区企业和县级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聚焦非标产品采价等难点工作,对报表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强调,力求规格品价格准确且价格变动趋势符合市场变化。积极搜集工价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清单,以此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线上线下多方式培训,务求精准理解制度要求,对各项指标含义、报表流程、采价原则烂熟于心,保障数据同质可比。

  ——严把数据质量。严格落实“先有票、再报数”的流程要求,所有企业上报数据均要有发票、出(入)库单等凭证支撑。密切关注价格环比波动,对环比涨跌幅较大的价格与企业直接核实确认,同时与市场行情作比对分析,基期价格调整、超过6个月价格未波动及时向企业了解情况。推进“电子台账”管理新模式,要求企业同时报送报表、纸质台账和原始凭证照片,能及时审核企业采价是否合理、真实、准确,从源头提升数据精度。

  ——聚焦基础工作。年初向各企业发送纸质台账标准填写模板,每季度要求企业将本季度纸质台账拍照上报,及时规范台账填写,落实台账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加强对台账不规范企业的跟踪回访,做到价格凭证存档规范、数据清晰、一目了然。加大基础工作检查回访力度,在开展县级访企全覆盖的基础上实行市级季度重点企业回访,每月按20%的比例对县级工价企业进行电话抽查回访。

  (撰稿:国家统计局咸宁调查队)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