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选择工作最重要因素占比情况

图2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期望的月均薪资水平占比情况
■ 周文
近期,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对陕西西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和人力资源机构开展专题调研,以了解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新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高、校企合作带动就业,素质教育提升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调研显示,公办的技工学校2023年学生整体就业率达90%以上,与往年基本持平或有所上升,整体就业率高。从学校专业设置看,就业率最高的行业依次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和旅游;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看,占比居前的依次是交通、金融、互联网和软件、商务服务、科学技术等行业,居民服务、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房地产和采矿、制造业。从中职学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方式看,“校园招聘”占66.7%,“校外招聘会和人才市场”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均占40%,“浏览招聘信息、网站”占33.3%。
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选择工作考虑的因素(多选)中,居首位的是“薪酬福利待遇”,占73.3%;其次是“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氛围”,占53.3%;第三是“工作稳定程度”,占46.7%;第四是“职业发展空间”,占40%; 而“个人兴趣爱好和性格喜好”仅占6.7%。对就业之后的月均薪资水平期望值, 选择“2000元以下”的占13.3%,“2000-3999元”的占33.3%,“4000-5999元”的占40%,“6000-7999元”和“8000-9999元”的均占6.7%。
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形式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和设备”“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等;调查的技工学校均认为“校企合作带动就业效果好”。据某技工学校反映,该校通过西安中等职业服务中心为学生联系实习企业及岗位,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实习结束后可直接入职实习单位,个别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带动就业的效果较好。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或工厂进行跟班学习、实操学习的频率为一学期30-90天。调查显示,44.7%的学生表示对在校期间安排的实习时长“满意”;60%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通过校企合作,取得的实习及社会实践经验”对就业帮助最大。
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引入一些创新型素质教育,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顺利融入未来的工作环境。比如加强对学生的品格教育,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宣讲“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为进入工作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通过晚自习、素质训练营等活动,督促学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工学结合、以工促教,与多家企业长期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习实用技术,提升专业技能。据某技工学校反映,开设素质教育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就业率比增设素质教育课前提高20%以上。
从就业前景来看,中等职业院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为一线生产服务提供生力军。受访的技工学校主要开设技能类专业,大多为近几年抢手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某人力资源机构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需要大量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此外,未来几年,高技术制造、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物流、环保等行业将会有较大的劳动力缺口,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将有效缓解劳动年龄人口的不足,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