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海滨 邓恢萌
为深入了解江西居民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近期,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对南昌、赣州、吉安、九江、上饶、抚州、萍乡、景德镇、玉山、丰城等地2668户城乡居民、40名医生、28家公立医院、26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江西省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群众看病更加有了“医靠”。
近年来,江西省落实落细医保惠民政策,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逐步提升。调研结果显示,有近八成的受访人员对目前医疗服务较为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26.2%,表示满意的占52.7%。
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网方面,98.3%的受访居民表示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参与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占43.2%;参与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占57.4%;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外,还参与了公费医疗、商业医疗保险的占10%。93.3%的受访者认为医保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帮助,其中有40.0%认为很有帮助,53.3%表示有一定的帮助。2022年,江西省印发《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实现医疗救助公平覆盖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困难职工和城乡居民。如吉安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及时调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2023年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3650元提高至14990元,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至65%,取消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江西省持续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如南昌市共组建9个县级医共体、5个远程医疗协助网,1500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与270余万居民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的目标,基层无法处理的疾病也能及时发现并指导及时就医治疗。调研发现,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时,78.5%的受访居民表示更愿意在小诊所或县级医院就诊,既方便就医,价格又实惠,83.5%的受访居民表示到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很方便,85.1%的受访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站)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表示满意。八成受访居民体验过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预约挂号(59.5%)、网上缴纳医疗费(49.3%)、体检预约(23.1%)、健康科普(17.4%)、智能导诊(14.8%)、线上诊疗(10.6%)等。
在医疗费用负担方面,65.9%的受访居民表示年均医疗消费占年收入比重在10%以下,23.4%的受访居民占年收入比重为10%-20%,用药负担在集采政策落地后明显降低。2019年12月20日第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实施以来,江西各地医保部门先后落地执行28个批次药品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涉及456个药品、21类医用耗材和2类检测试剂,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主流用药。如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药品集采以来,部分慢性病药品价格下降明显,治疗心血管常用药物氯吡格雷从108元/盒直降至17.8元/盒,降幅达83.5%;峡江县中医院2023年通过药品集采方式,采购药品156种共计120多万元,药价平均降幅达5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