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州队工价专业人员在企业开展调研
■ 王婉婷
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订单充分占据市场,生产越来越多的非标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以下简称PPI调查)样本企业非标产品的日益增多,给价格采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做好PPI调查非标产品价格采集的几点思考。
目前,PPI调查非标产品价格采集存在三个方面难点。
一是替换频率高,连续采价难保障。非标产品是无法通过标准规格来描述的产品,因采用客户订单式生产方式,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实行个性化设计生产,非标产品间的用料、尺寸和工艺等各不相同。在PPI调查价格采集中,由于产品是按订单生产,往往一笔订单销售结束后企业就不再生产同个产品,企业无法长期统一规格品,导致非标产品采价遵循同质可比的难度加大,需频繁替换,规格品稳定性不足,连续采价难保障。
二是质量调整难,同质可比难保证。为反映非标产品纯价格变动趋势,需遵循同质可比原则将非价格变动因素剔除掉,即分离出纯粹的价格变动影响而进行质量调整。而在工价价格采集中,产品基期价格的确定过程测算复杂、周期较长,以及存在不同的品质变化、订制要求等情况,导致质量调整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数据的准确性。
三是专业性较强,新统计员难掌握。受专业领域和知识限制,统计人员对工价报表制度掌握不全面,很难解决非标规格品评估问题;有的企业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导致新统计员未及时掌握评估质量方法,从而影响报表数据质量。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好PPI调查非标产品采价。
——活用采价评估方法。根据不同的非标产品,可以采取价格沿用法、成本模拟法、主件配置成本法、标准配置法、相似产品推算法和专家评估法等不同的采价评估方法。如对以销定产、产品更新换代而导致无法同质可比的产品,可以采取价格沿用法,在生产周期内沿用上月平均价,待新产品销售后再采集实际价格并进行数据质量调整。针对不同配置导致不同价格的产品,可采取标准配置法,在主要部件相同的情况下,确定主要规格技术指标,采集标准配置产品价格进行上报。对部分产品主件成本占比高,则可以考虑主件配置成本法。对相似的非标产品,则可采取相似产品推算法,找到市场上用途、外观、颜色、形状等相似的产品,利用其价格指数推算出新产品的基期单价。对有些市场上不常见的新非标产品,则可采取专家评估法,通过访问业内专业人士进而评估出新产品的基期价格。
——严把数据质量关。严格按照调查制度要求,对报表进行全方位审核,避免因非标产品价格采集出现延续性错误。横向、纵向对主要指标进行复审,结合分项指数以及相关部门数据,排查异常波动,严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市县联动开展实地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靠。
——深抓业务培训提升。根据PPI调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并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提供多元化培训。一是集中学培训,加大对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力度,每年市县联动分地区集中召开培训会,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解答。二是送上门培训,利用企业走访的机会,就存在的个性问题现场答疑解惑。三是一对一培训,及时对新上岗的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于统计员提出的问题重点突破,予以解决,切实提高企业统计员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