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厚植创业沃土 咸阳“归雁经济”正当时 2023年02月22日 中国信息报

  ■ 刘昕 邱挺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春暖雁归来”。“归雁”群众带来的基层创业创新,不仅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更为推进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期,国家统计局咸阳调查队在秦都、渭城、三原、礼泉、泾阳、长武等地开展调研,了解返乡创业政策落实成效。调研显示,陕西咸阳鼓励返乡创业政策落地见效,发展“归雁经济”正当时。

  政策鼓励返乡创业

  据了解,从2015年至今,咸阳市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坚持“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市场主体建设+市场运营+政府支持+创业者”的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园区、示范性创业服务中心等,并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引导创业者向城镇和园区聚集。

  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优化扶持优惠政策。一方面,提供创业贷款支持。落实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贷款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财政部门承担300万元以内的一定比例贴息。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可按规定向创业所在地的创业贷款担保机构申请贷款。另一方面,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给予符合条件的创业者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贷款和税收优惠反响最好

  调研发现,在对出台的政策知晓度方面,67.3%的受访者对当地政府鼓励返乡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84.6%的受访者会及时关注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其中“非常关注”的占比38.4%。

  在政策反响方面,“无息或贴息贷款”“奖补资金”“税收减免”在调研的6项政策中享受比例最高;“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行政审批手续简化”在调研的9项政策中反响效果最好。据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某受访者介绍,在创业初期享受到县上申请的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及时解决了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他认为创业担保贷款、自行贷款申请财政贴息等政策作用最大,关系着创业的质量。

  返乡创业成效初显

  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研的返乡创业人员中,28.8%在地级市创业,48.2%在县城及周边创业,13.4%在乡镇创业,9.6%在农村创业;行业涉及批零住餐、居民服务、农产品加工及规模种养殖业等;回乡创业的主要动机中,26.9%是因为“创业扶持政策好”,23.1%是因为“自主创业收入高”,19.2%是因为“可以兼顾家庭”。创业启动资金主要集中在5万-20万元之间,占比55.6%,启动资金在20万-40万元间的创业者占比28.7%,启动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创业者仅占比15.7%。

  近两年,咸阳市1850人返乡创业,带动5000余人就业。各类金融机构为返乡创业人员办理1604笔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总额达27763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县级返乡创业园2个,市级返乡创业园2个,省级返乡创业园1个。2020年,咸阳市长武县义乌商品博览城返乡创业园区获评省级返乡创业园,园区占地4万余平方米,孵化面积34293平方米,独立经营实体30个,累计直接带动1200余人就业。本次调研结果显示,57.6%的返乡创业人员反映目前经营情况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底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以来,宏观经济企稳复苏,市场需求开始回暖,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恢复。调研显示,78.8%的受访者表示创业经营情况“有很大改善”或“有所好转”;59.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有回乡意愿的人增多,返乡创业人员“有所增加”。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