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宏胜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湖北省巴东县是武陵山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省级特困县。党的十八大之后的十年间,巴东立足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赶超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脱困嬗变之路。
提质增效,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十年来,巴东县构建基础良好、要素充足、品质突出的优势产业体系。一是特色农业竞争力日益强劲。“低山柑橘、二高山茶叶、高山药材”特色板块基地突破110万亩,郡贡茶、椪柑、玄参等特色硒产品生产迈向标准化、规模化。二是绿色工业支撑力日益凸显。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工业集群由小到大,“一区多园”标准厂房达到16.7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三是生态旅游业集聚力日益增强。全域旅游格局日趋成熟,避暑康养、冰雪运动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四是商贸服务业拉动力日益提升。特色街区、中心商圈、城市综合体竞相发展,电商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集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十年来,巴东县聚焦发展要务,综合实力大幅攀升。一是经济总量扩张。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9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2.7∶40.6∶36.7优化为19.5∶24.4∶56.1。二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高。2021年,全县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530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9.2%。三是质量效益增长。202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4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2.7%;市场主体达到39507户。四是市场活力增强。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14.3%。五是民生福祉改善。2021年,全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957元和13114元,2012-2021年年均分别增长8.6%和11.2%。
强县富民,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十年来,巴东县砥砺奋进,摆脱绝对贫困,顺利建成全面小康。一是“两不愁三保障”高质量实现。完成35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教育资助27万人次;健康扶贫13万人次;易地搬迁4.32万人、危房改造3.39万户。二是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全县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26.4个、拥有法律工作者数2.7人。三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2021年,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达到5.2万人,拥有专任教师3552人。四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612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数2497张。
和谐共美,城乡面貌焕发新颜。十年来,巴东县致力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最美县城初步建成。长江及神农溪支流、中心城区、神农新区、高铁新区“一江三城”搭起城市骨架,最美县城华丽蝶变,神农新区拔地而起,高铁新区快速建成。二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郑渝高铁巴东段开通,巴张高速开工在即,巴野公路、清江大桥、县城绕城线等一批重要干道建成通车;野三关、茶店子、溪丘湾等乡镇集中式饮水工程建成投用。三是生态治理成果初现。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及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完成,长江库岸综合整治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