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强 /文
“十五”时期(2001-2005年)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动荡,面对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元贬值、国际贸易和股市汇率波动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居世界的位次进一步上升。这一时期,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2005年达到1600多美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一、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四位 2001-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7个百分点,分别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速度高7.4和3.7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82321亿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22257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2001-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六位。根据初步预计数,2005年可能升至第四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 %提高到2005年的5.0%,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二、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2001-2004年,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004年工业产品产量中,钢、煤和水泥的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发电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糖产量居世界第三;原油居世界第六位。 2004年农业产品产量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的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大豆产量位居世界第四。 三、对外贸易总额升至世界第三位 对外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占全球贸易总额比重进一步提高。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546亿美元(2005年达到14221亿美元),居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占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0 %提高到2004年的6.2%。这表明,我国在世界贸易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三位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加大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生产线的力度,并开始把一些研发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占领新兴市场。我国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亿美元,增长28.6%;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位。 五、跻身世界旅游大国行列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到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逐年增加。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迅猛,由2001年的177.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97亿美元,增长66.9%,居世界前列。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总额居世界第六位,占世界国际旅游收入总额的2.8%。2005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国际旅游人数居世界第五位。 六、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稳居世界第二位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2005年达到8189亿美元,比2001年的2122亿美元增长2.9倍;目前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这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七、人文发展指数达到人类发展中等水平 人文发展指数(HDI)是由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三大要素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实际人均GDP)合成的一个复合指数,通常作为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综合尺度。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文发展报告》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人文发展指数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居人类发展中等水平。2005年我国人文发展指数为0.755,比2001年的0.718提高了5.2%;居世界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87位提高到第85位。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根据调查数据测算,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0.6%,比2001年的41.4%下降了0.8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阶段情况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美国、日本等高收入国家水平约20个百分点,高于韩国、墨西哥等中等收入国家约1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我国恩格尔系数仍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八、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增强 “十五”时期,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突出表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发展带来机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世界贸易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的30.9%,排名第二。其次,在2001年即“十五”的第一年,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经济增长率降到1.4%。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的三大“火车头”复苏乏力,经济仅分别增长0.5%、1.7%和0.2%。在此情形下,中国经济却保持了8.3%的快速增长,从而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动力和信心。 综上所述,“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人均水平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经济增长的成本还比较高,城乡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步入经济强国之列尚有较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