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蕊/文
目前,我国棚改工作正处于爬坡攻坚阶段,待改棚户区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各方面的投入需求更大,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面临不少困难,农村困难群众对住上安全住房的要求也十分迫切。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棚改攻坚战提供政策支持。 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三个1 亿人”之中,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这是加快已经迈入城市门槛的农民身份转变;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这是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是加快相对落后地区城镇化速度。在这三者之中,棚户区改造恰恰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目前我国还有12%的城市家庭居住在1980年之前建设的住房里,有近1/3的居民住在非正规住房。就算是北京这样以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国内先进城市,也有不少人生活在棚户区或者“城中村”之中,他们被遮挡在高楼大厦的背影之下,往往容易被管理者忽略。因此,棚户区改造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核心观念的具体体现,不但要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更要提升城市生活的内涵,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棚户区改造之所以难度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项工作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在各类棚户区的居民中,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下岗失业和退休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改造工程虽然能够拉动一些行业投资,但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而且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往往要结合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步进行,资金缺口大是棚户区改造面临的关键难题。 对于“钱从哪里来”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广特许经营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成为棚改实施主体;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依据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PPP合同,对项目实施主体发放贷款;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在其业务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实施主体,加大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支持,旨在通过不同渠道重点破除资金难题,加速棚改进程。相信这些举措将对我国的棚改攻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