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铃/文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会议确定,有关部门要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抓紧拿出具体方案。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围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促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有利于扩内需、保就业、惠民生,对推动国内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年初,国人赴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新闻一度广为人知,国人境外消费的热情更是令人咋舌。外管局数据显示,中国游客2014年的海外消费达到了创纪录的164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28%。当今,中国“80后”“90后”已取代美国“婴儿潮”期间出生人口,成为全球最大消费需求群体。 即使没有海外部分的贡献,消费也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亮点。2014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如果能将巨大的海外消费大部分转化为国内购买力,中国的经济无疑将更有动力。 为何国人要舍近求远出境消费呢?主要还是由于中外消费品价差比较悬殊,其中影响因素:一是国内税率较高,特别是某些商品的消费税;二是国内流通成本过高、环节过多;三是国外品牌商对华定价政策也是价差成因之一。 此次降关税,意在引导境外消费回流,而且还有扩大进口、抑制贸易顺差过高的作用,同时可增加货币政策调整空间。 针对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调整,也是按照财税改革整体方案稳步推进。消费税改革将在今年迈出更大步子,2016年应该基本到位。通过向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档消费品扩围征税,调节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并间接调节收入分配。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相关政策,既有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境内消费理性的意图,又有让境内外消费者购物更便利、更安心的安排;而且还能借助境外消费品更方便的流入,倒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人们相信,只要政策调整到位,中国的巨大消费潜力定将会被唤醒和激活,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