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敏/文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由于网购漏洞而引起的网络诈骗金额正逐年上升。过去一年间,全国超过6000万网民因网络诈骗损失300多亿元。网络诈骗已成为制约我国网络零售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予以强力遏制。 近年来,网络购物作为新兴的购物方式,与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方式相比可以大大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流通产生的成本,对消费者来说更方便、更省钱,因而吸引了众多的网民从网上购物。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国家监管标准缺失以及隐蔽性较强的原因,网络购物中也极易产生诈骗事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31.8%的网民曾直接遭遇诈骗网站,网购遇骗网民的规模达到6169万;保守估算,每年因诈骗网站给网民造成的损失不低于308亿元。这充分显示出网络诈骗的猖獗与泛滥。 与传统购物相比,网络购物中遭遇诈骗事件,给消费者维权以及政府部门的执法都会带来很大的难度。虽然不少被骗的网民在第一时间就会向有关方提出投诉,并提供必要的线索,但由于网购过程中缺乏消费凭证,消费者很难得到索赔的维权保障。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已有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中多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这些规章效力较低,直接造成其使用范围和打击网络诈骗缺乏足够的力度;公安部门则由于人力、财力有限,也难以找到有效的遏制办法。近年网络诈骗金额逐年上升的事实,就充分表明制止网络诈骗的艰巨性与困难度。 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当前要有效制止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要有效制止网络诈骗的发生,一是要严格规范网络开店的程序,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网站可信识别服务。二是要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督,让互联网交易双方能够自主地依托于一个全面、可靠的第三方信息验证平台来保障交易的安全。三是像打击黄色网站那样,清理删除假购网址,发现一个,取缔一个,以保障网购的安全秩序,确保整个网络购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而对消费者来说,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坚持货到付款或物流代收的原则。在选择购物网站时,要尽量选择信誉好的知名网站,一定要确保其支持第三方支付,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面对网购中一些不法商贩的花言巧语、危言恐吓,则一定要坚持“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的原则,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只要广大消费者都具备防诈骗的基本意识,不给那些不法购物网站以违法活动的空间,网络诈骗也就将得到有效的预防与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