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洪长/文
一瓶五粮液酒辅以180克千足金的盖头和底座竟然标价29万多元;一盒600克的榨菜配以一套纯银碗筷的包装之后叫价2200元……在年年喊打中“愈挫愈勇”的商品过度包装,演绎着一个个令人诧异的天价,不仅引发公众对商家理念、社会风气的强烈担忧,更暴露出公款奢侈消费以致滋生腐败的隐患,亟待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商品过度奢华包装,已成为一个令商家乐此不疲、百姓愤懑不解、政府难脱尴尬的现实。从粽子到月饼,从茶叶到烟酒,从保健品到服装首饰,过度包装涉及的商品不断蔓延,丝绸、红木、水晶……一些包装价值不仅远超商品本身,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及至此次五粮液天价酒中造价数万元的黄金包装,让人不知其卖的是酒还是黄金?意在买卖还是炫富? 过度包装甚至天价包装,本质上是一种带有强制性和诱骗性的营销手段。它加重了消费者负担,扭曲了商品定价机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企业过于依赖外部包装而忽视产品质量,陷于“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迷思之中,无异于舍本逐末、自毁前程。近年来,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月饼越来越引发公众反感,市场趋冷,这对于月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警醒。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公款消费居高不下、规范治理任重道远的背景下,种种天价包装商品的不断问世,将在很大程度上助长虚荣、奢侈、腐败等不良行为。名烟名酒本已售价不菲,一般消费者难以问津,再配以真金白银的包装,醉翁之意更不在“酒”,而在其作为厚礼出手时的“分量”,重金打造的天价酒很可能成为“腐败酒”。这一现象值得社会关注,更值得有关方面警惕。 要扭转商品过度包装乱象,需要国家有关方面的倡导督促,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更需要企业的自省自律。一个真正讲质量、负责任的企业,无需为自己的产品如此“贴金”;而一个理性文明的消费者,也无需用真金白银“下酒配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