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消费数据看宏观调控的效果 ■ 本报记者 李琳/文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反映实物商品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0%,总体上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 在当前面临下行压力的经济形势下,消费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稳定器”的重要作用。诸如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等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从而引发消费升级,既是源自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样也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精准发力。 新消费持续升温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日臻成熟,特别是在首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所引爆的创新风潮之下,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业态正呈现出日渐火热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10435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8690亿元,增长40.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3%;网上服务零售额增速继续快于同期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速,增长43.9%。而来自商务部的相关数据也呈现出相似的增长势头。4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网上商店销售额增长40.4%,较去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 在新业态持续引领消费增长的同时,消费升级的态势也愈加明显。其典型表现之一便是诸如4G手机、SUV汽车、智能电视等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高端、智能、高技术产品,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以4G手机为例,4月份,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4G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3倍。而在汽车市场整体增速低位运行的形势下,更加适应假日休闲旅游需求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却实现逆势迅猛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述两款车型4月份分别增长47.8%和34.3%,远高于同期汽车市场总体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典型的文化娱乐消费,4月份电影消费市场持续“飘红”,延续了前期高速增长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电影票房收入40.9亿元,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1.3倍。而餐饮市场的持续回暖无疑也印证了大众消费正日趋活跃。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7%,增幅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长7.2%,增速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惠当下更利长远 政策发力初见成效 毋庸置疑,消费市场的平稳增长,特别是消费热点的不断涌现与持续升温,离不开来自政府精准有力的宏观调控。如果说曾经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等优惠政策更加注重政策见效的“即时性”的话,那么当前新一轮的消费政策取向则是更加注重效力的“可持续性”,不仅惠及当下“稳增长”,同时也利于长远“调结构”。 事实上,自2014年10月底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推进消费扩大与升级进行总体部署以来,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等会议涉及的六大领域,可以说成为新一轮消费政策的重点着力点,并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促进上述领域的消费增长,不仅仅适应当前人们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同样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来看,加快培育上述领域的消费增长已见到不同程度的成效,而其中发展最为瞩目的当属“信息消费”。自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通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消费环境等一系列举措的不断接力落地,信息消费实现连年井喷增长,并日渐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中坚力量”。据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5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20%以上。 在绿色消费领域,同样也可以感受到政策“东风”的效力。随着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对建设城市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较多的给予奖励”,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提振之下,新能源汽车、节能冰箱等绿色环保产品销量实现显著增长。以节能冰箱为例,商务部数据显示,其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一级能耗冰箱1-4月销量增长16.9%,比冰箱类商品增速高13.2个百分点。 稳增长头号引擎 消费驱动大可为 在当前投资与出口增速双双疲弱的大背景下,消费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头号“引擎”,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商务部前不久发布的《2015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消费率将在近10年中首次突破50%,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将在今年基本确立。然而事实上,这一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这同样也意味着,未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大有可为。在这种情况下,为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正在不断加码,一系列旨在扩内需、促消费的相关政策已于近期密集出台—— 针对近年来境外购物火爆、消费外流不断加剧等情况,上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具体措施,降低国外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等,让消费者实现就近、便捷购物,引导消费回流。 而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潜力巨大却面临基础设施等诸多短板桎梏发展的问题,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大会传来政策利好消息:2015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对中西部地区200个县的农村电商发展予以支持。与此同时,在由商务部最新颁布的首个落实“互联网+”的专项行动计划——“互联网+流通”计划中,农村电子商务也同样被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这一系列颇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让人们看到了政府改善消费环境、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扩内需、促消费的决心。未来随着政策效力的不断显现,我国消费环境的显著改善值得期待。而另一方面,稳步提高的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日渐织密的社会保障网也势必将不断筑实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底气。通过让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可以预见,未来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必将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