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 ■ 龚斌/文
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85%以上。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达90%以上,民间投资的比重超过85%,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首次低于10%,2016年继续下滑至3.6%。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工作,近年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开展了专项督查,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今年1-10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4.1%,高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但是,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部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不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 当前,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不断深化调整,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制造2025》“1+X”体系全部发布,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长,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但同时,我国制造业仍处在深度调整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各类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利润水平偏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新兴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培育周期长,民间投资信心不足。 制定《指导意见》,就是要发挥民营企业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破解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 《指导意见》系统梳理了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和制造强国建设的相关政策,按照“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协同推进、公平共享”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二是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三是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四是提升质量品牌水平。五是推动绿色制造升级。六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七是促进服务化转型。八是鼓励国际化发展。 为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指导意见》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育和管参与理水平提升、财税支持和投资模式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